发表于2011-11-03 15:38:49
语文课究竟要讲什么(转边缘博客)
2011-10-31 08:55:01| 分类: 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几十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生生不息,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我们却看到语文依然是那个语文,听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又怎么啦?”的呼声。特别是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模式还没建构,又来了“构式”,真是另人应接不暇。可是,当我们把发热的头脑放到冷水盆里之后,才逐步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改革很重要,但不是关键所在。关键是绝大部分语文老师还没有真正清楚语文究竟要讲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语文究竟要讲什么,当然这里的讲不是单纯意义的讲,也包括教、学、习。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困扰着一代又能一代的语文人。我在此讲这个问题,并不代表我已经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只是根据教育前辈和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我们的老师能够深入地思考“语文究竟要教什么?”。因为,我们只有搞清了这个问题,语文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语文教学才会越来越简单,语文学习才会越来越明白,师生才会因有语文而感到海阔天空。
“语文”一是“语”,二是“文”。“语”即口语表达,“文”即书面表达。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统称为语言表达。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就是“发展语言”的过程。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则少不了词语,亦即“积累语言”。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积累和发展语言”。
积累语言的对象(可能说“内容”更准确一些)就是“字词句篇”,积累的过程“大体”是“阅读感悟与分析理解,识记与建构,学以至用。”,积累的途径仅有课堂,还有生活与社会,不仅有课本还有课外阅读。 发展语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基本策略就是“通过语言实践(听说读写)来学习运用语言)。由此可见,积累和发展语言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一致的。
“听说读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基本方法,也是发展语言的基本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即是发展语言的落脚点,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足见,“听说读写”“字词句篇”与“积累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承的。但是又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理念上的区别。听说读写,字词句篇,是基于课堂与课本,而“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从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出发,把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堂拓展到了生活与社会,由课本拓展到了课外阅读。 这正是我们倡导“积累和发展语言” 的关键所在,意义所在。
“积累和发展语言”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那么语文的“人文性”是不是就淡化了?语文的“人文性”又如何体现呢?
把“积累和发展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并没有淡化语文的“人文性”。因为,积累语言也好,发展语言也罢,两者都离不开理解语言,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积累和发展语言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积累和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发展语言的过程还需要学生“时习之”,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过程。我们运用语言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里的思想、情感正是“人文性”的核心。可见,“积累和发展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整合,是“文”与“道”的完美统一。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在语文教学中挂上“人文性”的招牌,否则“语”不将“语”,“文”不将“文”,语文上会孕育一个“思品”怪胎。其实,我们反思自己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大有变异之嫌;反观太多太多的名师教学,无不让人感慨万端,语文的工具性哪去了?
谈到这里,我想我们应该确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积累和发展语言”。“积累和发展语言”的并不是很确切的提法,因为“发展语言”中就包含了“积累语言”。可为什么我还要坚持“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呢?目的是为了提醒老师们时时处处要重视积累,小学六年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不论是儿童的心里特点还是课业负担,都要求孩子们惜时如金地大量阅读,丰富积累。
“积累和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做才算抓住了这个根本呢?在这里我仅以备课(准备)来简单谈谈基本做法。
拿来一篇文章,我们通过复阅读之后首先要确定积累哪些语言,这些积累的语言中哪些是有效积累的语言,把它作为积累语言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然后,我们再看文本中有哪些表达方式方法值得学生学习掌握,又有哪些写作特点值得学生在写作实践当中借鉴和吸收,有选择地(不要一锅端)把它作为发展语言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最后,我们再根据学生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目标。下一个环节就是思考达成“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的目标需要采用怎么的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怎样的手段。(这还不算完,还要进一步思考在运用你所选定的方式方法手段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怎样的能力,养成怎样的习惯,习得怎样的方法,感悟怎样的思想,这就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内容。)至此,我们明确了讲什么,也确定了怎么讲。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进入课堂开始和学生一起学习语文。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发展语言,必须“在文章里走个来回”。就是说我们抓住文中在表达方式方法和写作手法方面需要学生学习运用的好词好句及语段,先是理解作者要写一件什么事(弄清事理是什么)表达的何种情感(感悟情理是什么)。这只是在文章中“走了一趟”。再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语段是怎样写明事理,表达情理的(怎样写的、怎样表达的,就是文章的“文理”)。这是从终点又返回的过程。这才算是“在文章当中走个来回,才算是让学生知“事理”,懂“情理”,明“文理”,才使发展学生的语言成为可能。我们大部分教师是有“来”而无“回”,只讲“事理”和“情理”,而忽视的发展语言最关键的环节——“文理”。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文道统一”,也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没有这个“统一”,就无法实现发展语言的目的。
(时间关系,就写到这里,以后我会尽可能再举一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怎样抓住“积累和发展语言”这一根本来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