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8-12-05 11:18:01
草坪上摆了五十来张桌子,大家坐在那里谈笑风生……突然几颗小石子儿打在了我的背上。我转过身,看见了一个2岁左右的小姑娘。就在她还在为自己的举动造成的后果感到惊诧时,整桌的人都开始呵斥她,她父亲尤为严厉地斥责了她,尽管他压低了声音。
我看到她愣住了。她并不理解所发生的事情的严重程度,她只是在玩,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接下来她做了任何孩子在不明白和迷茫的时候都会做的事情:为了搞明白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要重复一遍自己的行为——她一边直直地看着爸爸的眼睛,一边重新抓起了一把小石子儿…
由于不记得自己幼时做同样事情时的心理,许多父母把这一态度视作放肆无礼,却不曾想到正是他们的过分恼怒,使孩子尝试用重复行为的方式去理解自己不明白的事情。
看到那位父亲皱起眉头看着他的女儿,我赶忙插话:“她并不是想做坏事,她应该只是很惊讶……”她父亲转向我,问道:“石子落到您的盘子里了吗?”“没有,只是碰到了背。”我们交谈了几句,刚好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小女孩听到她扔的石子儿打到了人,就松开了手里的那些石子儿。
在公共场合,一切都复杂化了。在别人的注视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要表现得好!我们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的容忍度比平时更低,因为外界的目光是严厉的。我们这么害怕别人的评价吗?就好像孩子的过错会牵连我们,即使只是一件小小的傻事,也会损害我们的形象。我们甚至还会想象自己所遭受的指责。当孩子因为做错事被人注意的时候,父母总会有种负罪感。
确实,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私下,家长肩上担负的责任都是沉重的。孩子咳嗽几声,我们就会指责他没有好好照顾自己:“你昨天没有穿外套……你看看……”我们试图使孩子产生负罪感,目的是为了消除我们自己的负罪感——我们的确在被一种错误的观念所影响。面对任何损害,我们习惯性地问“这是谁做的”,而不去想“怎样弥补”,仿佛找到“罪人”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为重要。这一思想每天都在误导着我们。
对“孩子表现良好”的需要、对他人的评价的恐惧以及对自身的评价,有时会妨碍我们理解事实,削弱我们的辨别能力,从而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行为。